金秋九月,稻谷飘香。近日,在打通镇吹角村水稻种植基地里,沉甸甸的稻穗随风摇曳,来自打通镇供销合作社的2名农机手驾驶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一派丰收景象。近年来,该镇大力推进机械化种植和特色产业发展,保障粮食稳产增收,探索出一条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我们在吹角村流转了200亩土地种植水稻,实行全程机械化耕地、插秧和收割,预计亩产量一千斤,总产量二十万斤。”水稻基地负责人、重庆峘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治强告诉记者,“2名农机手、1台收割机,3天内就能收完这200亩水稻。我们采取现收现卖,产值预计三十万元左右。”
全程机械化耕作,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确保了粮食产量和品质,引得附近村民纷纷前来采购种子。村民穆能国就是其中之一,他早早骑着三轮车守在田边。
“他们这里的稻种不错,我买了1000斤,每斤一块五,价格也还可以。”穆能国告诉记者。
吹角村水稻种植基地全程机械化耕作得益于打通镇深入推进的高标准农田建设。
“全镇围绕粮食生产目标,以强化基础、提高效益、促进收入增长为核心,稳步推进粮食种植工作。今年全镇水稻种植面积达到5500亩,其中高标准农田3000余亩,全部实现了宜机化。目前已收割1000多亩,预计九月底全部完成收割。”打通镇产业发展中心负责人张彩洪介绍,下一步,将结合本地土地土壤和气候条件,引进羊肚菌、贡菜等特色经济作物,推动农业生产水平与农副产品收益同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