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区县工作

“农机跑起来 土地活起来 农户笑起来”——梁平区供销合作社深耕农业社会化服务绘就丰收新图景

日期: 2025-09-05
字体:

金秋时节,都梁大地稻浪滚滚,一台台联合收割机穿梭作业,突突的引擎声与稻谷的沙沙声交织,奏响丰收序曲。

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梁平区供销合作社正以设备赋能、队伍造血、土地抱团为抓手,掀起一场农业社会化服务变革,不仅让农活从费力慢机械快,更让撂荒地重焕生机,以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供销之为,激活乡村振兴的田畴之力,成为连接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助推“三农”发展的关键纽带,绘就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丰收新图景。

田间作业机具持续更新、服务人员日趋年轻化、服务模式迭代创新……如今,这场变革已见实效:梁平区供销合作社的社会化服务触角3个区域性为农服务中心出发,已延伸至明达、七星、龙胜等多个乡镇,累计服务农户及种植户3000多户(其中农户占比92%以上),服务面积超10.8万亩次,成为田间地头的农业服务主力军

设备赋能+流动调度 农活从“费力慢”到“机械快”

这收割机进稻穗、出谷粒,6亩水稻1小时就收完了!近日,明达镇天台村村民程端明站在田埂上,攥着刚装袋还带着田间潮气的稻谷笑眯了眼。身旁的联合收割机在稻田里正穿梭作业,这场景和她往年弯腰割稻、人工脱粒的疲惫记忆相比,轻快了不止十倍。

以前请人收割,既要操心进度又要担心质量,忙完浑身酸痛。今年合作社服务队直接上门,我坐在田埂上就能等收成,轻松太多了!程端明的感慨,道出了社会化服务带来的真切变化。

8月19日,星桥镇两路村,梁平区供销合作社组织机手为农户开展社会化服务水稻收割。

而这省心的变化背后,正是梁平区供销合作社添置的农机硬货在发力。2024年,梁平区供销合作社在云龙、蟠龙、袁驿这三个区域性为农服务中心,集中配备了联合收割机、农用无人机、插秧机、犁田机等农用机械设备83台,补齐农业装备短板,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这些农机不只是守着一处转固定班,而是跟着农时跑的流动队哪个村要机耕就调旋耕机,哪个村要飞防就派无人机,现在收稻子了,联合收割机更是跟着熟期跑,哪片稻子黄了就往哪去。梁平区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中心主任夏黎介绍,从耕种、防治、收割,农机串起了作物种植的全流程,机耕、飞防、机收等各环节使用大型智能农机代替传统人工与小型农机,综合效率通常可提升810倍。

2月14日,星桥镇星桥社区,梁平区供销合作社组织社会化服务队为农户开展机耕作业。

眼下,正是梁平水稻丰收季,田间地头的机器声比往年更热闹,田埂上的稻穗还在晃,机器的轰鸣声里,藏着农户、大户们最踏实的丰收底气——省力了,省钱了,这日子自然更有奔头。 

队伍造血+数字盯梢 服务从“有人干”到“规范干”

农机跑起来,更需人来驾起来”——设备的高效运转,离不开一支懂技术、善服务的社会化服务队伍。

91日,袁驿镇石榴村的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压弯枝头,一旁,35岁的退役军人唐忠海正驾驶着联合收割机进行水稻收割,割、脱、装一气呵成,动作精准利落。在部队练习的精准操作本事,如今干社会化服务正好用上。唐忠海抹了把汗,笑容里满是自豪。

唐忠海的加入,是梁平区供销合作社建强服务队伍的一个缩影。自2023年起,梁平区供销合作社依托基层供销合作社以及区域性为农服务中心,启动社会化服务队伍造血计划:重点吸纳退役军人、新农人、村干部等懂农业、爱农村的群体,通过技术培训、规范指导,引导服务主体按标准开展作业。

2024年春,得知梁平区供销合作社组建服务团队,唐忠海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名,凭借过硬的操作能力顺利入选。不仅有稳定收入,还能为家乡农业出份力,这活儿干得值!唐忠海说。

6月11日,袁驿镇石榴村,梁平区供销合作社组织技术人员指导农户开展水稻病虫害防治。

除了队伍造血,数字化手段更让服务多了一份规范保障。记者了解到,梁平区供销合作社所有农用机械设备均需接入村村旺·农服通平台才能使用。这个平台如同数字管家,作业面积、农机调度、农户需求等信息一目了然,彻底取代了过去靠本子记、凭嘴说的传统模式。

以前作业完跟农户对账,难免有是不是多算了的疑问;现在平台有实时数据,农户一看就明白,我们干活也更踏实。新农人李伟说。

截至目前,梁平区供销合作社的服务团队已达150人,其中约40%35岁以下懂技术的年轻人,他们既能熟练操作农机,又能玩转数字化工具,加之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推动服务从有人干专业干跨越。

土地“抱团”+托管经营 撂荒地跟着“服务队”结出“增收籽”

有了设备和队伍,如何让零散的土地聚起来、活起来?梁平区供销合作社给出的答案是:土地抱团+托管经营。

去年这90亩地还长满了杂草,今年收油菜就收了13500公斤,村集体光这一项就可以增收8万多元!”831日,荫平镇太平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向明理站在待翻耕的地块上,脚边的泥土还带着油菜秆腐烂后的清香。谁能想到,这片如今的香饽饽,曾是100多户散户的边角地

地块散,大的几分、小的半分,离水源又远。年轻人外出打工,老人没力气种不了,想租出去,人家嫌地块碎、进不了机器。向明理回忆,前两年地块里杂草比庄稼高,不少散户干脆就不管了,看着好好的地荒着,心疼又无奈。

转机出现在去年秋天。梁平区供销合作社在调研时发现这片荒地,蹲在田埂上跟向明理算起了整合账让散户把地交给村集体,我们帮着出思路、协调农机、对接服务主体,连片耕、连片种。收成后除去托管费、种子、化肥等成本,供销社不抽成,只管协调服务,散户按土地面积分红,村集体也能赚收益。

9月,太平社区的90亩地即将开启翻耕,准备种上油菜。向明理盘算着,等油菜收成了,陆续种植高粱,让产业更丰富,再盘活周边撂荒地,提高土地利用率,让更多地结出增收籽

小农户的地散,聚不起来就不值钱。我们不光算农户节本账,也算集体发展账梁平区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中心主任夏黎说,今年梁平区供销合作社将撂荒地整治作为重点,指导基层社和各村(社区),推广散户交地村集体整合服务主体托管的模式,把零散地块串成连片田,通过整合让地起来。

梁平区供销合作社党委书记、主任蒋锡江表示,接下来,该合作社将持续添设备、建队伍、整土地,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精准对接农时需求、紧密围绕农户期盼,以更优服务让农民轻松务农耕、放心增收入,切实把服务三农的实效落到农民增收致富的田埂上。

版权所有: 重庆市供销合作总社 主办: 重庆市供销合作总社

ICP备案: 渝ICP备17000940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 5000000112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000498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