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巫山县供销合作社围绕基层供销社提质增效,立足为农服务主责主业,重点打造区域性为农服务中心建设,不断创新农业生产服务方式和手段,积极统筹各方面涉农资源,推动社有企业与基层组织上下贯通、联合合作,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性社会化服务水平。
一、科学谋划搭建服务平台。立足全县整体产业布局和乡镇发展实际,规划建设集农资供应、农产品流通、农业社会化服务、技术培训、劳务服务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区域性为农服务中心,完成竹贤、官渡、大溪、抱龙4个为农服务中心建设。充分利用县内农资供应、农产品销售资源组建“巫山县特力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以公司统揽基层供销组织资源,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建成基层供销社26个,农村综合服务社142个,农资连锁店150余个、庄稼医院24个、测土配肥站2个,重点开展农资供应(配送)、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产销、日用消费品供应、电商物流、再生资源回收等服务。充分运用“村村旺·农服通”数字平台,为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信息的即时在线采集、发布、报送,就近解决田间地头的各类服务需求,畅通农村信息渠道,实现“零距离服务”,切实解决农业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2023年围绕全县农业产业开展大田除草、测土配方、农资配送等服务,全系统服务规模达到25.62万亩次,带动农业生产资料供应1.5万吨。
二、整合资源强化企业引领。一是构建县乡村供销组织“一张网”。巫山县特力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统领全县区域性为农服务中心的建设与运营。建设“区域性为农服务中心+基层供销社+农村综合服务社”的县、乡、村农业社会化服务三级网络体系,形成从城市到农村的纵向联动、横向整合、有机互补、协同合作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络。二是形成农业社会化服务“一盘棋”。公司整合各股东现有资源,形成政府支持、企业主导、基层布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明确服务范围、服务质量、收费标准,确保公司、操作员、农户等合作方利益均衡。整合三级供销组织农机手、农机、农产品流通经纪人,满足从种到收到销的全产业链服务。与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等开展业务合作,签约马铃薯全托管服务1000亩,油菜三环节服务1.1万亩。三是组建专业队伍服务“一条龙”。组建农机操作、植保、飞防、种养殖技术等全过程的专业技能队伍,公司聘请退休农机、农技专家作为技术顾问,与西南大学科学中心植物营养数字化管理团队开展合作,对服务队伍开展技术指导与培训。每个服务中心结合当地实际分别组建30-50人不等的专业技术服务队伍,全县专业队伍可达300-500人,规范人才队伍管理制度和服务制度,壮大供销行业农业社会化服务品牌。
三、示范引领拓展服务范围。一是基地示范打造。通过资金融合、组织融合、生产融合等方式共打造示范点5个,涵盖脆李、柑橘等产业,示范面积1800亩;开展脆李、柑橘统防统治、社会化服务融合示范点15个,示范面积5500亩。基地采取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生产资料投入、统一包装销售,起到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二是结合实际拓展服务范围。利用供销系统网点优势,与快递企业加强合作,22个供销网点与邮政达成合作;官渡区域性为农服务中心结合当地政府需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承接官渡场镇和周边村的垃圾清运服务;竹贤乡区域性为农服务中心结合烤烟大户生产需求,购买烟杆清理机,签约烤烟田间清理合同1500亩,大力提升劳动效率,降低烟农种植成本。三是开拓市场构建产供销一体化格局。加强市场开拓,以“订”促“管”,调整产业生产,在更大范围内实现服务资源整合、供需有效对接,形成产供销一体化大格局。每年6月份组织召开巫山脆李产销对接会,邀请脆李经销商、生产大户、农副产品经纪人等相关主体参加,互通产销渠道。近年来,先后带领社属企业及本县经销商代表前往广东、长沙、郑州等30余个城市的水果批发市场进行线下市场开拓,与近400个市场经销商达成合作意向。 2023年全系统累计销售柑橘1万余吨、脆李7万余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