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专栏>乡村振兴

石柱县供销社“四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日期: 2021-08-03
字体:

石柱县以“三社”融合发展为主线,以“融人才、融资源、融产业、融销售”为具体抓手持续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不断破解发展难题,助力乡村振兴。

一、融合人才,完善机制。建立“三会”制度,统一设立理事会、监事会、社员代表大会,成员职责主要负责参与基层社管理、监督财务及经营情况等。人员选拔主要通过乡镇(街道)党委推荐,县供销社组织考察认定。目前,全县共建立理事会(董事会)83个、监事会83个,选举产生理事会(董事会)成员415人、监事会成员249人,充实了供销社基层组织干部队伍。

二、融合资源,盘活市场。一是资产上,整合村集体经济、基层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村级综合服务社资源及资产,按照乡镇供销社占股5%、村集体占股51%、农民占股44%的比例,形成基层社与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支“两委”资产融合共建模式,全县已建村级综合服务社230个(星级服务社15个),着力打造“村社共建”发展模式。二是资金上,将村集体产业发展资金整合到综合服务社使用,不断壮大基层供销社实力,整合乡镇(街道)闲置资产2061㎡(计618万元)以及整合村集体产业发展资金450万元,共计1068万元。三是信贷上,我社与建行、农商行、农行搭建的“富民合作贷”“助农贷”“黄连贷”搭建融资平台,上半年已为基层社、合作社争取农村金融服务额6926万元。

三、融合产业,助农增收。一是做实、做响产业。以建设“四个30万”(30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30万亩绿色果蔬种植基地、30万群中蜂生态养殖、30万头生态养猪畜禽养殖)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体系为抓手,大力推进有机示范基地、品牌创建等融合发展工作,创建245个“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70%由供销社创建),带动全县114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建产业基地15万亩,33个基层社带动发展辣椒、中药材等基地11.3万亩,共带动5653户贫困户增收,户均收入1.5万元以上。二是做长、做牢产业链。充分发挥农业社会化服务优势,立足耕、种、管、收、加、贮、销全方位服务,着力延伸产业链条。着眼测土配方施肥、代耕代种、代管代收、代运代销、农膜回收、金融代办等方面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全县组建社会化服务队伍58个,上半年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已达8万亩。

四、融合销售,壮大实力。一是依托实体门店,打开销售局面。建立完善连锁经营网点1050个,在县城设立直营超市18个,配送商品种类近30000个,年配送量达100余万吨。二是利用“互联网+”模式,打通线上销售渠道。依托阿里巴巴“零售通”、国家扶贫832平台,全县设立电商网点700余个,入驻832平台供应商60家,上线扶贫产品425个,扎实开展线上销售工作。三是打通工副食品和农副产品城乡“双向”运行通道。今年上半年,供销社控股企业营业总收入3741万元,实现利润247万元。

版权所有: 重庆市供销合作总社 主办: 重庆市供销合作总社

ICP备案: 渝ICP备17000940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 5000000112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000498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