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专栏>乡村振兴

永川区:合作社+能人+贫困户走上小康快车道

日期: 2020-06-24
字体:

6月19日凌晨5点,天刚蒙蒙亮,何埂镇联盟村碾子山村民小组的村民就忙活了起来。你采摘、我过磅、他包装,金灿灿的玉米沿着小道一字铺开。4小时的功夫,6000斤玉米整装上车,将统一运往重庆各大农贸市场。看着合作社进账的第一桶金,屈英群心里又有了新的盘算,她要把合作社打造成当地一张响当当的名片,让更多的老百姓致富创收。

把“能人”请出来、用起来

村里人说,碾子山能有今天的变化,就是因为他们村有两个“能人”——万云香和屈英群。万云香是何埂镇镇人大代表、联盟村村委会主任、联盟村综合服务社董事长;屈英群是何埂镇联盟村综治专干,同时也是重庆市永川区屈英群果树种植股份合作社创始人。这两位巾帼英雄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正是有了两个能人的“干”,才有了碾子山今天的“变”。

都常说,用对一个人,能富一村人。只要用对一个人,不论什么地方,都有兴旺发达的希望。近70岁的村民吴应华是最早入股合作社的村民之一,她向记者回忆起了碾子山村民小组往日的模样。

土地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资源。而几年前的碾子山,居住在这里的村民却只能“望地兴叹”,陷入“有地难种”的尴尬局面。2007年前后,不少业主曾在这里大量承包土地种植速生桉、杂交林。随着市场需求变化,几年后纷纷终止合同,以前在老百姓眼中的“经济林”也变成了令人头疼的“低效林”。“以前是一亩田500斤粮食一年。合同终止后,没人来收,村民只能自己砍来卖。一斤竹子卖五分钱,一亩地一年下来只能卖200块钱。”吴应华说。由于杂交竹和速生桉根系发达,农民自主难以铲除复耕,不少村民无奈之下只好选择外出打工,碾子山也成了一个“空壳”。

村民们急,万云香和屈英群等村干部们更急,大家决定改变碾子山的贫困模样。2019年6月,在一次村民院坝会上,联盟村村支两委决定把现有的竹基地改造成耕地,成立以村民土地入股的种植合作社。于是,永川区屈英群果树种植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屈英群也当之无愧地出任合作社理事长。

一个月后,屈英群就拎着一个大麻袋风风火火地走进何埂镇党委政府办公楼。“袋子里全是碾子山47户村民土地流转情况,每家每户一张说明情况,还有原始材料,按了手印的。村民们想恢复耕地的愿望很强烈。”

在万云香和屈英群的工作协调下,今年2月,120万元农村综合改革资金到位,60万元入股重庆耘昊农业有限公司,60万用于撂荒地改造项目。碾子山的变化就这样红红火火地拉开了大幕。

让“机制”转起来、活起来

脱贫攻坚,全民小康,需“众人拾柴”才能“火焰高”,“扶贫扶产业,长远看产业”,产业是致富之源、脱贫之基,通过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持续增收,关键取决于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之间是否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屈英群果树种植合作社当前主要种植有花生、玉米等农作物,已实现流转土地156亩,按照“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互惠互利共同发展模式,构建利益联结机制。“本着自愿原则,合作社优先流转贫困户土地,优先雇佣贫困户劳动力。”屈英群说。

“家里2亩多耕地已办理土地流转,平日里在合作社务工,到现在收入有近6000元。”合作社的成立,对村民覃泽良来说可谓雪中送炭。

为了提高农户入社积极性,保证入社农户的收益,屈英群果树种植合作社约定:盈余部分24%作为合作社集体收益,60%为股民共有资金,16%作为合作社流动资金。同时,该合作社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行“四统一”经营管理模式,即:统一为农户提供农资、统一为农户规划品种和轮种时间、统一进行技术管理、统一安排产品上市。除了指导农户做好农业生产,合作社还不定期组织农户到示范基地观摩学习,组织种植大户到外地参观学习、交流,提高农户的种植技术水平与管理能力。

扶贫的关键之一是资金。屈英群说:“假如把产业扶贫资金一次性发给农民,有的农民不会经营,没有想法,发下去的钱花完后,村民还会返贫。”在屈英群看来,扶贫资金必须用在扶贫上,而不能用在扶急上。目前,联盟村13户建卡贫困户均以产业帮扶资金入股合作社。按照合作社章程,土地入股或产业帮扶金让村民或贫困户变身合作社社员。社员不仅可以得到土地上的收益,还可以到合作社务工。贫困户除享受普通社员所能享受的待遇外,还多了一项利益联结机制分红。

让日子富起来、好起来

今年56岁的刘代全,是碾子山村民小组的建卡贫困户。如今,他和妻子都在合作社务工:“现在我们夫妻俩一天下来,务工费可以拿到130元钱。”

在厦门打工多年的村民黄蓉今年选择了留在家乡。“在家我可以照顾8岁的女儿,还能务工挣钱,比在外面打工划算。”

看着硕果累累的玉米地,屈英群感慨地说,甜玉米甜度和营业价值高,深受市民青睐,如今已大量上市销售。黑玉米市场价3元一斤,花糯玉米1.5元一斤,价格都高出普通玉米2倍。如果销售得好,今年应该是个丰收年。

碾子山用合作社的“大手”,拉起了贫困户的“小手”。  由能人牵头组建合作社,把贫困户“合”进来,共同去“作”,以能人的智力、管理、技术、协调等之长,去补贫困户之弱、之短,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

如今,屈英群又到处跑市场,拉客户,她打算着再流转100亩土地,让村民们走上全民小康的“快车道”。

版权所有: 重庆市供销合作总社 主办: 重庆市供销合作总社

ICP备案: 渝ICP备17000940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 5000000112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000498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