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产业发展规模化。所属六塘中药材专业合作社采取草本中药材免费供种、供肥等措施,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据了解,该社去年为农民免费供应草本中药材种子83.07吨、各种化肥100.4吨,农民种植积极性高涨,发展壮大了产业规模,在地草本中药材达到1600亩(其中:百合320亩、紫苑420亩、前胡580亩、桔梗280亩),在地木本中药材达到41900亩(其中:厚朴25000亩、黄柏7100亩、辛夷花1000亩、吴株萸1000亩、皱皮木瓜5000亩、勾藤800亩、杜仲2000亩)。
二是经营管理科学化。该社通过召开村组院坝会、集中培训、发放技术资料和入户现场技术指导等措施,切实加强中药材种植在耕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各个环节的科学化管理,努力提高产品数量和质量。据介绍,该社去年安排中药材技术员5人(百合、前胡、紫菀、桔梗4个品种各安排1名技术人员,木本中药材安排1名技术人员),对7个村25个组530户进行了现场培训,其中:集中培训9场次,参训人员63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500多份。
三是产品收购订单化。该社通过与农户签订中药材种植购销合同、设立收购点、统一淘洗、统一质量把关、统一开票和付款等措施,不打白条,确保收完收尽,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据了解,该社去年初就与1368户农户签订了中药材种植购销合同,设立了统一的收购点,统一进行淘洗和质量把关,全年共计收购草本中药材1182.5吨(其中:百合240吨、紫苑315吨、前胡347.5吨、桔梗280吨),收购金额达519.15万元。
四是加工设施现代化。该社通过建立中药材加工厂、购置现代化的机器设备、按照相关要求和标准进行加工等措施,实施分级上炕烘干、分级定量、打包库存出售等现代化流程,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据了解,该社投资700多万元建设了2个中药材加工厂(其中厂房及机器设备400多万元),拥有7800平方米的粗加工场地、4间中药材烘烤房、2个大型烘烤机、12间办公室、2个仓库、2个淘冼床、1个全自动淘洗机、1辆叉车、1辆运输车、2辆小车、2辆皮卡车、1台去皮机、2台切片机,年加工能力达到300多吨。
五是利益联结制度化。该社严格按照合作社章程进行按交易量返利和入股分红,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合作社效益,合作社与农民实现双赢,通过合作社与农民的利益联结,促进了中药材产业扶贫。据统计,该社去年草本中药材涉及242户,木本中药材涉及1126户,涉及贫困户385户,全年户均收入达到1.3万元,合作社实现销售收入1170万元,实现利润103万元,固定分红158万元,二次返利8628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