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梁平区供销合作社,在自身工作任务重、困难多的情况下,从大局出发,勇于担当,敢于作为,从人力、物力、资金等方面,聚力脱贫攻坚。优选驻村第一书记2名,驻村工作队员2名,社有企业支部书记及负责人4人,帮扶贫困户7户,机关在岗干部职工8名帮扶建卡贫困户19户。为石安镇里程、牌楼等村送去电脑等办公用品和开展电商运营设备,整合扶贫资金近280万元支持脱贫攻坚。坚持“长短结合、分类指导、因户施策”的原则,并积极推进“三社”融合助力脱贫攻坚取得了好的成绩。
一是产业牵动,使贫困村有脱贫致富的底气。通过新合储运公司引领星桥供销社融入的北霖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为本地10个市级贫困村、6个区级相对贫困村、18个贫困组建设了蔬菜种植基地3200亩,实现产值1800万元,带动贫困户增收300万元。扶持特色产业初见成效:里程村种植黄桃50亩,莲花村发展琯心蜜柚220亩、种植黄桃100亩、半夏20亩、黄精50亩;牌楼村种植紫苏20亩;里程村发展麻竹1000亩,68户贫困户户均获得2018至2019年麻竹产权回收分红545元。
二是能人带动,“头雁”领航雁阵飞带领贫困户“换脑子”、“挣票子”。优选配强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党员冲在脱贫攻坚第一线。整顿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党员干部和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优选驻村第一书记、全国劳模、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等能人作为带头人,引领贫困户产业发展。越来越多的“燕归来”,成了致富领路人。柏家镇白仙村的黄英海和妻子潘盛琼是一对返乡创业的“80后”夫妇,去年底他们从外地返梁,流转村里土地300余亩,成立了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种植了小米椒和晚熟经果林,并吸收村里贫困户到基地务工,增加收入。
三是内力驱动增加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扶贫关键在精准,在选择产业除注重长短结合,对贫困村分类指导外,对贫困户也必须因户施策。脱贫攻坚只有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并把它凝聚成发展动能,才能实现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石安镇里程村成功引进重庆锦龙户外用品有限公司和万州红古满定工艺花厂在该村建立了“扶贫车间”,为贫困户提供岗位,让贫困村民就地就近就业,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里程村七组村民吴世红,原是建卡贫困户的他通过钻研种植技术,2016年流转30亩土地种植中药材,并聘请3名贫困户务工,发给工人每人每天50元。去年11月,又承包了100多亩土地种植青菜头,成为村里有名的“种植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