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专栏>乡村振兴

石柱县供销社:供销社行业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日期: 2019-09-12
字体:
    当下,各级各部门正全力以赴做好扶贫脱贫工作。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党和政府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抓手。以石柱县为例,全县供销社在组织体系建设、产业扶贫、结对帮扶、实施“三社”融合发展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在发挥系统整体优势,密切配合党和政府,为夺取新时期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发挥了应有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短板”。
    一、产业扶贫方面。一是缺乏项目后续保障。扶贫项目发展起来了,部分产业扶贫项目的技术指导和产品加工、销售的龙头企业跟不上,在市场开拓、提升服务等方面存在差距。二是存在“等、靠、要”思想。多数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落后,思路不宽,没有开发利用好自己的优势资源,而是坐等政府或结对帮扶单位给项目、给政策、给扶助,没有形成特色主导产业。三是合作经济势单力薄。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不强,注册资金少,可抵押财产不多,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较弱,加之缺乏经营管理人才、经营理念、管理能力、技术水平、服务水平,适应市场化能力较弱。四是行业扶贫力不从心。县供销社人员少,没有专业人才,没有资金支持,而且农村劳动力少,壮劳力外出打工的较多,农民(贫困户)参与合作社的积极性不高,存在“合作”意识较差的问题。
    二、电商扶贫方面。一是农村电商发展受限。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主要是商务委负责,供销社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建立电商运营中心和电商服务站,无项目、无资金、无补贴,有的只能是打个“擦边球”,运行起来是非常困难的。二是特色农产品推广不足。在电商充分融入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的过程中,由于很多贫困户身处边远地区,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接受的信息有限,生产技术无法达到现代化要求,再加上小规模生产,很难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经营,导致产品种类不一,质量参差不齐,使得产品在市场上失去了竞争力,损害了产品的品牌价值,网络销售不力。三是农村电商应用人才缺乏。由于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民对电商的观念、意识落后,导致网络基本知识和使用技术人员缺乏,严重影响了农村电商的发展和农产品的销售。
    三、结对帮扶方面。一是帮扶人员工作受限。作为结对帮扶的一般职工,对所联系的贫困户,只能是做一些宣传扶贫政策、走访慰问、了解生产生活情况、帮助制定村规划和户办法等工作,对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做好协调沟通和汇报的前提下,除了自己“掏腰包”外,表不了任何态,有的甚至无能为力。二是帮扶单位无项目、无资金。结对只是形式,帮扶才是落脚点,在贫困村和贫困户看来,给点项目,给点资金,满意度自然就上去了。供销社是一个弱势部门,向上争取项目的力度不够,自身的经济实力不强,自有资金欠缺,既无项目又无资金。三是“应付式”帮扶。供销社十几个编制,大部分都是老同志,40岁以下的只有两个女同志,加之供销社本身工作任务重,承担了全县基层社组织属性试点、“三社”融合发展试点和废弃农膜回收等重点工作,根本无暇顾及所结对的乡村和帮扶的贫困户。四是扶持不起来。有的智力低下,有的生病不能劳动等,除了低保兜底,要想走上致富的道路确实很难。
    对此,建议:
    一、以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加大产业扶贫力度。一是围绕优势特色产业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农业特色产业,形成规模化、规范化、现代化的产业发展体系,与贫困户建立起联动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二是专业合作社与农户建立起“双向承包”的运行机制。以石柱县木本中药材产业为例,专业合作社以股份的形式租用农民的土地,农民又将木本中药材承包过来经营管理,农民可以获得土地分红、效益分红和劳务等多种收入。三是大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销售的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或“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化模式,以龙头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产业规模,保障产业能够实现高质量、高产量的产品,卖出高价格,实现农民收入的最大化。四是积极争取政府扶贫政策和资金,加大对产业扶贫项目的支持力度。通过项目带动,积极培育和推广有市场、有品牌、有效益的特色产品和产业,引导农民发展品牌农业、生态农业,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
    二、依托“村村旺”平台,加大电商扶贫力度。发挥供销合作社经营服务实体网络健全的优势,依托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供销e家”和重庆市供销合作总社“村村旺”电商服务平台,以线上线下融合为切入点,扎实开展电商扶贫。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供销合作社要积极搭建电商公司、运营中心、电商协会、物流配送“四位一体”的电商运营服务体系,要按照相关政策规定给予项目和资金等方面的扶持。二是整合电商网络服务体系。供销合作社建设的基层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村级综合服务社与电商服务站合并使用,不断增强供销社服务功能。三是积极推行农产品上行。要创建农产品品牌,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打造特色农产品,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形象。四是加快培育农村电商人才。要组织一些经常性的培训班,对其中素质相对好、文化水平相对高的农户或基层社职工进行重点培训,充分发挥他们这方面的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成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先锋。
    三、搞好扶贫驻村工作,加大结对帮扶力度。一是提高思想认识。扶贫工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必须完成的重点任务,承担结对帮扶的干部职工不能讨价还价,也不允许讨价还价。二是明确工作任务。要经常深入贫困户家中,了解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产业定位、贫困户基本情况及致贫原因和存在的问题等,做到底数清晰。要理清工作思路,结合实际制定脱贫工作规划和方案。坚持“输血、造血、活血”并重,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全面落实帮扶措施。三是强化驻村队员的管理。县供销社主要领导要经常深入所联系的乡镇,召集供销社机关派驻的驻村工作人员进行座谈,听取他们“三在村”等工作汇报,要充分肯定他们的工作,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现场解决,同时对驻村工作队员提出工作要求。四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要把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主要领导带头入户调查研究,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广大干部职工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强化协作意识,做到相互配合、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同时,在结对帮扶过程中,不得增加基层负担,切实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决不能“走过场、做样子”,以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取信于民。

版权所有: 重庆市供销合作总社 主办: 重庆市供销合作总社

ICP备案: 渝ICP备17000940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 5000000112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000498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