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专栏>三位一体

石柱县深入推进“三社”融合发展改革

日期: 2022-11-16
字体:

2019年纳入全市推进“三社”(供销社、信用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融合发展试点区县以来,石柱县深入贯彻落实三社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举措工作要求,积极探索、创新构建“三推+三融+三链”工作机制深入推进三社融合发展改革,有力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取得新成效截至目前,全县33乡镇(街道)基层供销社、村级综合服务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覆盖率均达100%,培育创建村级综合服务社国家级星级社15个、基层供销社市级示范社13个,石柱县沙子镇供销合作社多举措推进“三社”融合做法获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信息》(2021年第10期)刊载。

一、建立“三推”机制,夯实“三社”融合发展根基

一是强化政策保障推动。“三社”融合发展纳入全县全面深化改革重要内容,出台《石柱县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石柱县推进“三社”融合发展政策措施》等改革方案5个,逐项明确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实施步骤和推进时限。配套制定“三社”融合发展资金、风险补偿、贷款贴息、信用贷款等政策6项,以政策驱动“三社”融合发展工作落实。二是强化制度保障推动。建立“基层党委政府带动基层供销社、基层供销社带动综合服务社、综合服务社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四带机制,“三社”融合发展纳入乡村振兴工作布局、纳入对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经济社会发展业绩考核指标,制定供销部门、涉农部门和金融机构三方共同参与的“三社”融合发展联席会商机制,配套出台信息通报、督查督办、部门单位协作联动等制度,以制度推动“三社”融合发展工作落细落地。三是强化示范引领推动。以承担全市“强化基层供销社合作经济组织属性”专项试点为契机,在全县范围内遴选沙子、黄水、中益13乡镇为“三社”融合示范点,鼓励各示范点因地制宜、大胆探索融合发展做法,形成了“党建引领、政府主导、企业联合、村社共建、互相参股、银企合作”等6种融合发展模式,以示范引领“三社”融合发展工作在全县全面推广运用。截至目前,全县按照“四有”(有资产、有能人、有产业、有制度)标准打造基层供销社33个,建成农村综合服务社230个,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971,实现229个涉农行政村(社区)全覆盖在家有意愿的农户入社率达100%

二、探索“三融”模式,打造“三社”融合发展引擎

建立人员队伍融合机制推行“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推荐、县供销社考察认定、基层供销社聘用”选人用人机制,优选村(社区)“两委”干部、农民业合作社理事长龙头企业董事长、当地致富带头人担任基层供销社主任。选聘农商行石柱支行乡镇网点负责人、涉农企业董事长、家庭农场大户等人担任基层供销社副主任,统一推行由村(社区)“两委”干部兼农村综合服务社法定代表人引导全县基层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理事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社员代表大会,截至目前,全县共建立理事会(董事会监事会各83选聘631二是构建金融信用融合体系。建立以农商行石柱支行为主体,建设银行石柱支行、农业银行石柱支行等其他银行为补充的银信部门支持体系,组建““三社”融合贷”“富民合作贷”等专门人员力量,创新开发““三社”融合贷”“富民合作贷”“黄连e”“专业合作社贷”“农村产业大户贷”等系列专属产品和大众金融产品,累计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及涉农企业投放贷款3.91亿元。建立700万元风险抵押资金池,推动14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及涉农企业贷款11428万元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贴息制度,累计兑现2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贴息360余万元。积极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评价体系试点,授信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涉农企业合计34家,发放信用贷款2141万元。三是探索经营业态融合模式搭建线上销售网络,依托832平台”(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阿里巴巴“零售通”、村村旺等平台,自建电商网点600余个。开拓线下营销渠道在县城设立直营超市18、基层供销社网点33个,建立完善连锁经营点1050探索“田间天猫”“以销定产”“厂家直配”等销售模式,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商贸流通通,打通“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与13个品牌代理商签订直供合同,与上游端200余家供货商建立合作关系,累计实现销售额2亿余元。

三、突出“三链”建设,提升“三社”融合发展质效

一是做优农业社会化服务链。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2022年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的通知》等方案,初步确定水稻、玉米、中蜂、辣椒等14个产业各环节实施规模及补助标准,推行补助资金与服务作业量质挂钩机制。探索建立“龙头企业基层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提供测土配方施肥、代耕代种、病虫害统防统治、代管代收、代运代销、农膜回收等专业化服务,拓展全程管、注册登记、财务代账、金融代办、设施维护等服务30余项,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队伍115支,服务产业面积22万亩。二是提升农产品品牌价值链。锚定建设全国生态康养胜地目标,大力发展以莼菜、黄连、辣椒为代表的“三色”产业,积极推进基层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农业有机示范基地创建、农产品品牌打造,荣获国家道地药材基地、优质黄连示范种植基地、国家有机莼菜示范认证和“全国十大名椒”称号,推动莼菜、黄连成功创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和被认定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截至目前,全县基层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创建“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160余个,其中黄水镇供销社打造的“山之莼”莼菜系列产品、三红辣椒专业合作社打造的“石柱红”辣椒系列产品、中益乡供销社参与开发的“中益黄精面”远销欧美日韩、香港、浙江等国内外市场。三是健全多方长效利益联结链。发挥县供销社、基层供销社的带动作用,建立“龙头企业+基层供销社+村级综合服务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交叉参股经营机制,基层供销社和村级综合服务社以资源、资产、服务等入股,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以资金、技术、市场等入股,农户以土地、林地、农房折价等入股,推动每个基层供销社、村级综合服务社至少有2个融合发展产业,采取“保底分红+效益分红+交易返利”模式,实现农户长效增收。截至目前,县供销社及社有企业、基层供销社参股农民专业合作社51个、参股龙头企业5个,参股资金4190万元,带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5家,其中2021年为6.8万股民分红1020万元、二次返利340万元。


版权所有: 重庆市供销合作总社 主办: 重庆市供销合作总社

ICP备案: 渝ICP备17000940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 5000000112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000498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