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完善组织体系。为切实履行为农服务宗旨,提升基层社为农服务综合能力,按照基层社“四有”建设标准,努力打造基层社示范社,积极搭建为农服务综合平台,打通服务群众生产生活“最后一公里”。据统计,共投入1205万元资金建立33个基层社、230个综合服务社,实现了全县33个乡镇(街道)和229个村基层社、综合服务社全覆盖。
二是提升服务质量。全县由县农资有限公司牵头,扎实开展配方施肥、科学种植、机械化操作、管理经营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上半年,农资有限公司累计深入乡镇村开展农技宣传35场1500余人次;由县明意商贸有限公司牵头,依托“零售通”网点,打通城乡“双向”商贸流通通道,实现销售额达1106万元(其中农产品上行40多万元)。
三是健全融合机制。积极探索“基层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村社共建”模式,推动基层供销社与村集体经济实现组织队伍共建、阵地共建、产业共建、利益共享。目前,已整合村集体资金450万元,建立产业基地15万亩,其中,33个基层社带动发展辣椒、中药材等基地11.3万亩,带动5653户户均收入1.5万元以上。
四是强化资金保障。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协调农商行等银信部门创新“助农贷”“黄连e贷”“富民合作贷”等金融产品,切实解决基层社、合作社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目前,县财政配套的“三社”融合发展资金已到位123万元,为基层社、合作社争取农村金融服务额6926万元(其中:农商行4271万元、农行1576万元、建行108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