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建好服务阵地,解决“有地干”的问题。通过夯实“三社”(基层社、合作社、综合服务社)基础、完善“三会”(理事会、监事会、社有代表大会)制度和“一会一中心”(合作经济联合会、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中心)建设,着力构建行业指导体系和社有企业支撑的经营服务体系,切实解决了供销社“有地干”的问题。目前,全县33个基层社、230个综合服务社已建好并投入使用,共投入资金1205万元,购置资产2345.29平方米,
二是选好经营能人,解决“谁来干”的问题。主要采取乡镇党委、政府推荐,县供销社组织考察任命的方式,结合返聘原供销社干部、公开招选基层社主任等办法,选好、选准、选强基层供销社经营能人,切实解决了供销社“谁来干”的问题。据统计,全县为吸纳人才,壮大发展基层供销社队伍,将部分农商行分理处主任、本辖区的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聘为基层社副主任,共计吸纳选聘基层社主任、副主任及理事会、监事会成员664人。
三是找好融合模式,解决“怎么干”的问题。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政府主导、村社共建、企业联合、相互参股、银企合作”等六种改革发展模式,切实解决了供销社“怎么干”的问题。目前,全县114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建产业基地15万亩,21个基层社带动发展辣椒、中药材等基地11.3万亩,全县245个“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70%由基层社、合作社创建,其中黄水基层社、三红辣椒专业合作社创建了“山之莼”“谭妹子”等知名产品。(信息员:徐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