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涪陵区供销合作社大力探索推行“三社”融合促“三农”发展新机制
一、深入开展融合发展试点。2019年以来,从全区择优选取1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三社”融合发展的试点示范单位,采取股权融合、生产融合、销售融合、服务融合等方式与供销合作社、农商行实现深入融合。2020年,市、区两级财政共计安排926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三社”融合发展工作,设立“三社”融合发展信贷风险补偿资金300万元,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保障。截至目前,供销系统整合投入资金,累计与3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股权融合;与1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稳定的产销对接关系,实现生产融合;与24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服务关系(其中代账服务88个、代开票12个、工商代办141个),向4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惠农金融服务,实现服务融合。
二、积极探索融合发展路径。在试点工作中,探索出5种融合发展方式:社有企业+基层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社有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层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服务平台+农民专业合作社,如金融平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销售平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区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农民专业合作社等。4种利益分配形式:保底分红+股权化分红+盈余二次分红;保底收益+加工(销售)利润分红;保底收益+交易量分红;“两金一链”,即一个保护收购价、两份保证金、一条利益链。区供销社直属企业诚合供销资产公司出资50万元与江北街道二渡村共同组建九洞水榨菜股份合作社,创新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新模式。
三、全力拓展为农服务功能。全区25个基层供销社在“三社”融合中主动作为、靠前服务,立足自身资源及网络优势,向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农资供应、配方施肥、统防统治、统购统销等农业社会化服务。建成龙潭、城市、罗云、义和、清溪、焦石6个乡镇农资配送中心,完善提升农资服务网点269个,形成“区级配送中心+乡镇超市+村社便民店”服务格局,实现全区所有涉农乡镇和行政村全覆盖。2020年供销系统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达到26.6万亩次,承担全区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总量的30%以上。义和基层供销社为义和、百胜、马武等10余个乡镇提供水稻无人机喷洒农药服务6万亩次;清溪基层供销社为种植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3.15万亩次;罗云供销社为当地果园提供果树施肥、杀虫、修枝等植保飞防服务。区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与区内185个涉农主体建立服务关系,服务内容涵盖工商登记、税务代办、财务代账、小额贷款服务等方面,有效提升了合作社的财务管理水平。
四、持续增强融合发展金融支撑。2020年6月,区供销合作社与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委、涪陵银保监分局四部门联合印发《涪陵区“三融贷”管理办法》,规定由金融机构(重庆农商行涪陵分行)向贷款主体发放贷款,以财政提供专项资金即融资风险补偿金作为增信手段,首期设立风险补偿金300万元,金融机构按照风险补偿金1:10比例放大安排贷款资金。截至目前,已向12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三融贷”1640万元,执行年利率5%,财政安排200万元贴息资金,按当期同行业拆借利率LPR的50%—100%进行贴息。2021年风险补偿金规模已扩大到600万元,预计年底前可累计发放“三融贷”6000万元,有力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进入“三农”领域,有效解决专业合作社等涉农主体在农业种养殖、农产品流通、加工等环节的资金瓶颈,助推乡村产业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