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社”融合成效明显。一是组织体系全。吸纳选聘基层社副主任及理事会、监事会成员340人,充实组织队伍。二是融合模式新。创新产业规划、企业带动、落实政府责任、建立联合组织、撬动金融资源和村社共建等发展模式,夯实融合基础。三是融资渠道畅。农商行等银信部门创新“助农贷”“富民合作贷”“黄连e贷”等融资平台,为146家合作社及涉农企业发放贷款11466万元。四是联合发展强。县委县政府加强领导,相关部门建立联席会商机制,乡镇积极作为,形成联合发展的强劲势头。
二、服务水平不断增强。一是健全供销网络。全县33个基层社、114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30个综合服务社,根据大数据平台,组建115个社会化服务组织,建立产业基地15万亩,开展测土配方等服务面积达21.71万亩次。二是服务基层网点。县合作社服务中心为基层代帐303家、代办186家,为35 家涉农经营主体代办农村金融1800万元。三是对接经营主体。中益社会化服务中心对接55个专业合作社和47个公司或基层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涉及水果、蔬菜等13个品种,服务面积达156250 亩。
三、商贸流通再创新高。一是以农资公司为龙头。切实保障农资供给,扎实搞好农业社会化服务,充分满足广大农民用肥需要。二是以明意公司为龙头。不断拓展经营业务,努力打通城乡商贸“双向”运行通道。全县供销社系统去年实现销售总额40.85亿元,比上年增长12.85%,其中:农产品销售额27.13亿元,比上年增加4.13亿元;销售各种化肥80662吨(含贸易销售),比上年增加11318吨;电子商务销售额26425万元,比上年增长10.81%;832平台销售额2885万元,位居全市前茅。
四、农膜回收推进有力。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县政府出台相关文件,并纳入对乡镇(街道)经济实绩目标考核。二是部门沟通协调。县级相关部门、运营中心与各收购网点,加强沟通协调和检查督促。三是突出重点环节。针对我县以烤烟地膜为主的特点,抓住时间节点,组织突击队伍,有效解决烤烟种植乡镇废弃农膜集中回收的难题。上半年完成废弃农膜回收2 54.78吨,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