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供销社立足南岸区位实际和特色农业产业特点,主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按照围绕一条主线(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抓好三个重点(夯实基层供销社、农村综合服务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体系建设)、力求两个突破(农业社会化服务和农村电商平台建设)的工作思路,“三强化、三提升”推动“三社”融合发展,切实增强服务“三农”的综合能力,“三社”融合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改革背景
2006年初,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三位一体”合作经济(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的构想,作出改革试点具体部署。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积极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综合合作,让农民在新型合作体系中获益。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支持供销、邮政、农业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等开展农技推广、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烘干收储等农业生产性服务。
2018年2月,市委书记陈敏尔在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动员会上指出,推进供销社、信用社(农商行)、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三社”完善功能、相互支持、融合发展,以“三社”促“三农”。2018年11月,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定出台《关于推进“三社”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渝委办发﹝2018﹞67号),明确市供销社负责牵头组织实施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工作。
2019年市委一号文件《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切实做好“三农”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扎实推动‘三社’融合发展”作为深入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2019年2月,全市召开“三社”融合发展动员部署大会,全市“三社”融合发展正式起步。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提升组织协调能力
一是成立工作专班,定期召开专题会,务实分析研判,推进责任落实,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科室协同抓的工作格局。二是加强调研,强化协调,在充分征求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委、区农商行等相关部门和涉农镇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南岸区推进“三社”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南岸区助农贷管理办法》等文件,为“三社”融合发展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三是积极协调区财政局落实“三社”融合专项发展资金300万元(其中:风险补偿资金100万元、贷款贴息资金200万元),为助农贷的开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二)强化示范引领,提升示范带动效果
按照“以点带面、示范推广、重点打造”的思路,立足南山盆景、花卉苗木特色产业和广阳枇杷水果产业优势,通过“基层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发展模式,突出抓好“三社”融合示范点建设,探索“三社”在组织形态、生产经营、利益联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科学有效融合的措施和方法,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探索有效路径。截至目前,全区共计打造“三社”融合示范点3个。一是立足南山盆景特色产业,打造盆景产业基地。区供销社与南山街道双龙村深度合作,建立良好的利益分配机制,入股山益园盆景股份合作社和南双苑生态观光农业股份合作社,打造了双龙村盆景产业示范基地,总投资621万元,覆盖5个村民小组540户1140人。该基地通过“三变”改革,集约农户闲散土地资源和技术资源,以盆景制作销售、承接花卉租摆、园林景观设计和生态观光旅游为产业基础,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入社农户人均年收入突破3万元。二是发挥南山花卉苗木产业优势,入股林阁花木种植股份合作社,打造放牛村花卉苗木产业示范基地,总投资380万元,入社农户20户80人。2019年实现经营性收入235.69万元,纯利润200万元,20户村民股东喜得170万元股份红利。12月24日,重庆日报以《南山放牛村分红啦》为题进行了报道。《光明日报》(2020年02月05日 ;05版)专门刊登了南岸区供销社组建股份合作社,助力乡村振兴的工作。三是在巩固示范点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主动参与广阳镇回龙枇杷基地建设,疫情防控期间,及时为江南枇杷基地提供有机肥,开设专家大院,聘请专家对农户进行专业技术指导,参与举办2020年枇杷成熟季活动,通过顺丰、邮政、学习强国、抖音、淘宝、微信等网络平台线上运输和销售约30万公斤,直播带货形成点击量215万人次,销售约5万公斤。有效推进了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有机结合,推动全区美丽乡村建设。
(三)强化服务保障,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
一是整合区内资源要素,增强服务“三农”能力。加强与区委组织部、区农业农村委、区人社局的联系配合,强化农技推广培训,举办农技培训6次,累计培训1200人次,其中乡镇、村干部培训120人次,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培训68人次,农民社员培训1012人次。二是购买服务,开展农业技术指导。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加强与农科所等科研单位的技术合作,面对面、点对点的到现场技术指导,为农户提供“一站式”服务,推广“示范基地—田间监测—技术培训—技术手册”模式,开展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通过预防、改土、防治,解决长期种植带来的土壤板结,提高土壤肥力,花苗主要病虫害发生率降低20%,在5个涉农街镇设立测土配肥点4个。疫情防控期间,及时为农户、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配送肥80余吨、种子200余包。三是问需于民,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能力。以强农惠农富农为目的,围绕农民所需所求提供金融服务。区供销社与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南岸支行签定战略合作协议,并出台《南岸区助农贷管理办法》等金融服务政策,开展“助农贷”业务6笔626万元,通过“评级授信、贷款支持、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方式,有效解决了种植养殖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资金瓶颈,促进了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