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农业:无人机助力水稻种植 智慧农业描绘丰收新图景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广袤的田野上,一幅科技与农业融合的画卷正徐徐展开。3月18日,在渝北区木耳镇新乡村,渝北区智慧农服公司的无人机正在稻田上空盘旋,精准地进行撒肥作业。
近年来,无人机技术逐渐成为水稻种植的“新宠”,为激发农业生产新活力,渝北区着力构建“1+10+N”的三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打造“智慧农服”农业社会化服务品牌,培育持证无人机手10人,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科技助力,无人机化身农田“好帮手”
据渝北区智慧农服公司负责人介绍,新乡村的水稻种植采用直播方式,由公司负责旋耕、撒肥、植保、收割等环节,村集体则负责田间管理和维护。公司仅需使用旋耕机、无人机和收割机三种机型即可完成全程种植。其中,无人机承担了撒肥、播种、植保以及部分不便运输区域的调运工作,成为农田作业的“多面手”。
在传统水稻种植中,播种、施肥、喷洒农药等环节往往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且存在效率低、成本高、精准度不足、用工风险大等问题。而如今,搭载先进导航系统和智能喷洒设备的无人机,可根据预设航线,将种子均匀播撒到田间,实现精准播种,有效提高出苗率,同时,无人机还能精准调控施肥量和施肥位置,实现科学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效率提升,农民点赞“科技范儿”
新乡村生产队队长盛师傅对无人机的应用赞不绝口:“以前撒肥需要10个人干一天,现在1台无人机、1个机手和1个助手半天就能完成,效率大大提高了!”他还提到,随着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无人机的使用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还为工人减少了作业风险,真正让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未来可期,科技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无人机技术的应用,是智慧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渝北区供销系统将抓住智慧农业的发展机遇,不断推动技术进步和应用场景拓展,让科技更好服务农业生产,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