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区县工作

丰都县供销社关于发展现代种植业的调研报告

日期: 2025-03-12
字体:

近日,丰都县供销社组织力量对全县现代种植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并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发展现状

全县现有种植类专业合作社853个,占合作社总数40%以上,主要以种植蔬菜、水果、中药材、花椒、水稻、玉米、烤烟等为主。多数专业合作社基本实现机械化种植作业,但机械化作业单项的较多,全程和智能化的较少。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设施薄弱。尽管我县近年来不断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但仍然与现代种植业发展极不相适应,农田现状与农业机械化作业的矛盾比较突出。一是地块小耕作道路窄。我县属于低山丘陵,导致成片成块田地较少,大多数都是坡耕地,地块较小且不平整,不利于开展机械化作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很多大型农机不适用,多数是靠小型农机具和人工操作,无形中增加了种植业成本。比如保合镇“丰都县继华水稻种植股份合作社”,种植300多亩水稻,由于田块较小、道路窄,大型农机用不了,只能用小型农机,大大影响了效率,导致种植成本增加。二是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虽然修了些便民路、产业路,但高山地区便民路、产业路等基础设施还滞后,对于中药材种植大户和烟叶种植大户,产业路缺乏是他们效率低、用工多的根本问题。比如太平坝乡“红丰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由于农业基础设施滞后,致使其到湖北去发展中药材种植。三是冷藏冷冻基础设施缺乏。目前只有6个基层供销社和50个专业合作社建有冷藏冷冻库,种植户产出的水果、蔬菜等农产品需要冷藏冷冻,但由于无冻库导致烂果,比如保合“维成水果专业合作社”选择把梨橙部分留树保花挂果,部分下果早的浸药处理,由于未建冻库,导致烂果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销售额。

(二)政策扶持少。我县虽然在水稻、玉米、大豆、马铃薯等种植方面有一定的政策扶持,但蔬菜、水果、中药材等种植方面没有优惠的政策扶持,严重影响了种植户的积极性,导致有的专业合作社寻求到外省发展种植。比如太平坝乡“红丰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因本县无相应政策扶持且配套设施滞后,仅在暨龙镇和太平坝乡种植了80多亩中药材。但却在湖北利川发展了300亩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当地给予了中药材大黄补助2000元/亩、黄连补助4000元/亩,也对其他种类中药材种植进行了补助,当地政府还主动邀请湖北本地药企参观考察药材种植基地,并且积极对接药企和种植户洽谈合作,实现订单种植、合同保障。

(三)品质不优。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收入消费水平提高,品质要求也相应提升。目前全县仅有46个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农业开发公司进行“三品一标”认证。多数专业合作社种植的农产品没有品牌认证,高产品种多、优质品种少、科技含量低。比如我县蔬菜、柑橘、花椒、水稻等农产品,虽然数量较多,但真正有品质的较少,导致销售渠道、价格受影响,竞争力弱。

(四)农技培训少。技术缺乏阻碍了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县供销社、县农委、就业局和其他相关部门虽然针对农民有一定的农技种植培训,但培训时间次数较少。也没有对种植大户从选种、育苗、栽植、花期、挂果、统防统治、储备、农产品销售等进行全流程培训。

(五)智慧农业缺乏。现有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绝大多数都是传统的种植模式,虽然有的专业合作社和农业开发公司开展了机耕机插机收、机除草、无人机统防统治,但未实现全程机械化种植。县宏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实现了智能控温控湿、施肥、灌溉、光照、排风、杀虫、照明、遮阴、光伏发电等智能化种植,其他的基本无智能化种植,主要原因是智能化种植设备成本投入高,要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而专业合作社普遍规模较小,资金短缺。

三、对策及建议

(一)加大基建投入。继续加大对便民路、产业路、基本农田改造等项目投入,便于机械作业控降成本,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加大政策扶持。对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比如种植面积达到一定亩数,给予一吨肥料补贴多少元,或者一亩直接补贴多少元到种植户,激发种植积极性。

(三)提升品控质量。农产品种植结构调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优质化的需求。通过开展测土配肥、农药化肥减量、科学施肥、防虫等鼓励通过区域合作、产业链合作,从选种、育苗、施肥、防虫、存储、包装、运输等方面减少污染,确保种植生产优质安全的绿色产品,提升品牌影响力,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

(四)加大培训力度。一是健全培训机制,加大培训投入,将更多更好的实用技术传授给农民。二是相互协作,靶向培训,根据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龙头企业的需求开展针对性的培训。

(五)发展智慧农业。引导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和龙头企业运用人工智能,比如土壤成分分析、施肥、灌溉用水供求分析、选育、种植、管理、采摘、分拣、监控等环节,实现精准选育、配肥施土、控温保湿、统防统治等智能化。

版权所有: 重庆市供销合作总社 主办: 重庆市供销合作总社

ICP备案: 渝ICP备17000940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 5000000112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000498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