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都县供销社加强区域性为农服务中心能力建设提质社会化服务水平典型案例
农机社会化服务是丰都供销为农服务的重要抓手,以丰都县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公司为主体、供销区域性为农服务中心为站点,强化设备配置和力量编组,形成围合关系,强化能力建设,构建新型为农服务体系,提质社会化服务水平,标志显著、亮点突出、案例典型,形成了丰都供销新名片。
一、实施背景
一是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成立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李强总理作出批示。习近平强调供销合作社要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扎根农业农村,聚焦主责主业,深化综合改革,强化机制创新,持续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综合平台,李强要求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二是全市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改革”将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作为重要改革措施,2027年全市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规模要达到2000万亩次。2024年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纳入市级重点民生实事。三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持续推进,我县农村青壮劳动力大量转移,务农人员老龄化越发明显,农忙季节短缺人手。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宜机化改造持续推进,适宜农机作业的田地面积逐年增加。“一减一增”,农机社会化服务需求逐年增加。
二、主要做法
(一)夯实设备基础。争取县涉农统筹整合资金200万元和市级“三社”融合专项资金290万元,秉持“先进适用、适当超前、专业咨询、有效比价、即采即配”原则,建成供销县级为农服务中心1个和区域性为农服务中心7个,采配东方红、雷沃拖拉机,大疆、极飞植保无人机等大中型农机设备108台,为农机社会化规模服务提供基础保障。
(二)强化机手技能。依托县社会化服务协会和县农民科技培训中心,组织参加拖拉机、收割机、植保无人机理论实践培训4次,培训机手100余人。同时持有拖拉机、收割机和无人机驾驶证的60余人,同时持有机动车、拖拉机、收割机和植保无人机驾驶证的30余人。今年10月,在市总社与市总工会联合举办的重庆市首届农用无人机驾驶员劳动技能竞赛中,我社选派的孙俊荣获二等奖(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
(三)提升综合能力。累计争取中央支持社会化服务试点任务5.5万亩(20余万亩次),各服务主体在实施耕、种、防、收、烘等环节服务中,提升了综合能力(需求获取能力、机手管理能力、农机调度能力、与镇村群众打交道的能力和实操维修能力)。通过春夏实施水稻、玉米(套种大豆)的耕、种、防、收,秋冬至次年春实施油菜(套种榨菜)耕、种、防、收的轮作模式,提升设备利用率,全年农机作业时间可达10个月左右,其余时间则组织机手参加各类培训竞赛。
(四)加强管理引导。统一配发印有“丰都供销”“为农服务中心”字样的服装200余套。建成包鸾镇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示范基地,改造集办公、食宿、会议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楼(占地面积600㎡),购置整合农机设备100余台,开展5000亩粮油作物全程社会化服务,打造服务龙头和样板示范。制定星级评价标准(分平台响应、形象建设、基础管理、服务作业4个大项,设备管理、签约服务、任务完成、对象满意度等11个小项),对为农服务中心建设服务综合评价,名列前茅的给予1万~3万元不等的奖励,激励引导在深耕服务本县的基础上走出去为其他区县服务。
三、取得成效
(一)服务矩阵形成。建成兴龙镇、三元镇、许明寺镇、保合镇、包鸾镇、暨龙镇和栗子乡共7个区域性为农服务中心,在全县20余个乡镇(街道)和周边区县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矩阵基本形成。
(二)基本能力形成。服务主体由2个扩大为6个,农机设备由不足100台增加为300余台,专业机手由不足30人增加为80余人,需求响应、管理协调能力基本形成。保合供销为农服务中心负责运营3个区域性为农服务中心(保合、包鸾、栗子),现有管理人员4人、专职机手12人、专职维修人员1人、片区负责人7个,加上后勤等合计30人(月发工资10万多)。现有服务能力3万亩/年,主要服务包鸾镇、栗子乡、龙河镇、保合镇、青龙乡、双龙镇、董家镇、社坛镇、虎威镇等(在县城有固定办公场所,各片区有固定办公、住宿场所)。三元镇供销为农服务中心现有综合管理人员2人、专职机手5人、片区负责人3个,加上后勤等合计10余人。现有服务能力1.5万亩/年,主要服务名山街道、树人镇、十直镇、高家镇、龙孔镇、兴义镇、保合镇、三元镇等(在县城和各片区均有固定办公场所)。
(三)规模初步显现。系统服务由2万亩/年增加为6万亩/年,近两年在县内累计实施社会化服务7万余亩,累计为群众节约成本400余万元(许明寺供销社在许明寺镇隆家沟村、梨园村、佳苑社区等地累计开展春耕、冬耕7000余亩,仅收取成本价40元/亩,受到群众广泛好评),累计在垫江县大石乡,涪陵区珍溪镇,石柱县悦来镇、鱼池镇、沿溪镇开展耕地、秋收1万余亩。今年12月中旬,保合镇、许明寺镇供销社联合承接了石柱县境内1万余亩2025年春耕订单。
四、获得启示
(一)形成能力是关键。积极为基层社配置大中型农机设备引导开展服务,培育成长为社会化服务主体,形成实打实的服务能力。
(二)厚积口碑是基石。要求各服务主体躬耕服务形成巩固自己的根据地(基地),理顺加强与政府、村社的关系,厚积服务口碑。
(三)出去服务是未来。各服务主体在承担试点项目外,积极提供市场化服务,做到无政策补助也要提供服务并能赚钱,部分服务主体正拓展周边区县开展服务。
(四)地块改造应实在。据反映,多数农田高标准改造虽扩大了单块面积修建了机耕道,但改造秉承的是工程项目思维没充分考虑社会化服务实际,导致田块软弱易陷区域和碎石丛生,中大型拖拉机耕地作业时易陷地且不能自救,极大降低效率。遗留的碎石会损坏旋耕机刀片,增加维修时间和成本。这种情形至少在高标农田改造后的第三年甚至第四年才能改善。丘陵山地地块改造不宜一刀切,应加强宜机化改造,几乎不动田垄、不挖田土,改造形成农机作业进出便道和做实灌排水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