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区县工作

坚持为农宗旨 助推乡村振兴 着力打造“一站式”为农服务综合平台

日期: 2024-12-03
字体:

重庆市巴南区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服中心”),系重庆市巴南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全资企业。自2016年8月成立以来,积极围绕“三社”融合发展,推进“三位一体”改革,切实服务农民合作社等涉农主体,创新废弃农膜回收利用模式,完善农村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全力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一、建立“三代”工作机制,提升服务“三农”质效

农服中心积极探索推广“代账、代办、代融”服务机制,狠抓“三农”服务质量,提升财务专业素养,确保管理规范有序,建立了良好的客户口碑和信誉,签约服务对象从成立之初的7家增加到目前的150家,增长超21倍。与区农村合作经济联合会合作,为涉农企业提供融资渠道,帮助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帮助涉农企业直接或间接融资累计达500多万元。巴南区供销社、农服中心与重庆市农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农信集团)达成三方合作框架意向协议,规划依托区农服中心设立“重庆市农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巴南区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站”,就农民合作社小额贷款、委托贷款、股权投融资、典当、拍卖、担保等方面开展合作,为区内的涉农企业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

二、抓实废弃农膜回收利用,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2018年,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安排,农服中心牵头负责全区废弃农膜回收工作。截至目前,累计回收废弃农膜1146.32吨,回收率达90%以上,连续六年超额完成目标任务;连续4年在全市供销系统工作会上进行交流发言;2020年巴南区被推荐为全市2个激励区县之一;2021年巴南区被推荐为全市5个激励区县之一并获得全市0.11的加分;2023年巴南区创新废弃农膜回收利用模式的实践案例获评重庆市“‘无废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多次接受市内、外领导的调研考察并获高度评价。

一是建立工作机制推动质效双升。印发《巴南区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废弃农膜回收利用实施方案》,细化部门职责,建立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推进有力的工作新机制。累计投入资金580万元推动废弃农膜回收利用常态化开展,将废弃农膜回收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六大考核指标之一,进行季度通报,每月对各镇街废弃农膜回收利用开展不定期检查,每年检查镇街达80%以上,对收集的问题开展核查,促进问题及时改进,确保整改率达100%。

二是夯实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立了“公司+站+点”三级农膜回收网络体系,即区级有专门的废弃农膜回收公司,每个镇街设立一个回收转运站,各村设置一个回收点。巴南区已建成贮运中心1个,镇街回收转运站22个,村级回收网点208个,实现了涉农镇村全覆盖。发挥供销社点多面广的行业优势,动员基层供销社参与废弃农膜回收工作;在较为规范的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开设废弃农膜回收业务;发动镇街、村级的公益性岗位人员参与废弃农膜捡拾回收工作以增加收入;开展以旧换新、积分制等活动,增强广大农民捡拾积极性,汇聚多方力量共同织密回收网络。

三是加强科学使用农用地膜技术推广。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引导农民和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科学选择使用农膜;围绕种植业结构调整、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改进耕作方式,推广替代技术,减少农膜使用。连续五年落实了全市加厚和全生物降解地膜推广示范项目,在15个镇街24个示范点开展了2350亩加厚和全生物地膜的推广示范。

三、完善农村信息化系统,以数字化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按照市供销总社《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实施方案》,建立完善区、镇(街)、村三级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一是制定了实施方案,落实了区级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分中心的人员、场地、设备设施。二是依托“经济·村村旺农服通”,结合耘农机、耘认养等本地化应用,积极推进数字技术在生产、供销、信用等领域的运用,丰富农服中心数字化服务场景和能力。三是依托基层供销社,全方位助力星级综合服务社的打造,已建立村级农村信息服务点47个。在现有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物流快递存取、农村信息服务及咨询等服务的基础上拓展农技推广、农事服务、产销合作、品牌培育、信贷保险等“一站式”综合服务。

版权所有: 重庆市供销合作总社 主办: 重庆市供销合作总社

ICP备案: 渝ICP备17000940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 5000000112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000498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