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区县工作

南川区供销合作社 坚持“三个聚焦”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提质增效

日期: 2024-11-21
字体: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这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重庆市南川区供销合作社围绕破解“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问题,聚焦农业生产关键薄弱环节和小农户,通过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模式、引领整合发展等方式着力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助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贡献供销力量

一、聚焦“点面联通”,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络。

凭借健全的供销基层组织架构,逐步构建专业水平较高、服务能力较强、服务行为规范、全产业链覆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激活乡村振兴强劲动能。一是搭建服务平台。着力打造“1+7+N”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1个区级为农服务中心为龙头,下设7个区域分中心,辐射N个庄稼医院、农资经营网点,直接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全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一张网”。二是培育人才队伍。通过吸纳当地农技人员、农村能人等乡土人才,组建农机操作、植保、飞防、农机维修等专业农技队伍,培育专业农机手30人,开展农机操作、无人机飞防、农作物种植技术等培训4000余人次,为产业振兴筑牢人才根基。三是整合涉农资源。以区供销社为农服务中心为主体,形成“1+N”农机服务网,整合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机设备,实现“有机可用”“有机优用”,解决了“机未用好”的问题,保障了粮食生产。利用村村旺·农服通平台为农户提供买、卖、贷、信息咨询等服务,解决农业生产中“种什么、怎么种、怎么卖”等问题,通过信息化手段为种植户和市场牵线搭桥,构筑数智供销为农服务新质效新优势。

二、聚焦“强农富农,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范畴。

针对不同产业、主体及环节的多元需求,积极创新新型服务主体、模式与组织形式,拓宽专业化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满足精细化服务需求。一是夯实农资保供“主渠道”。持续完善农资经营网络,全力做好农资储备、供应与配送工作,提供电话预约、送货上门等便民服务,向农户低价供应化肥27747吨、农药16吨、种子231吨、农膜158吨,树立供销农资、货真价实的优质品牌形象。民丰农资公司与重庆金农会农资有限公司、重庆市南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水江为农服务中心等11家区内重点农资企业及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共同组建农资保供联盟,聚力提升农资供应保障能力。二是当好美丽乡村“护航员”。积极参与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依托1个区级废弃农膜回收贮运中心和295个回收网点,实现涉农乡镇街道全覆盖,加大废弃农膜回收利用力度,回收废弃农膜265.79吨、肥料包装物112.51吨,为76个果蔬、药材种植基地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为小农户户均增收500元以上,废弃农膜“变废为宝”,环境效益实现双赢。三是勇当金融支撑“先锋队”。以推进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改革为契机,成立1个区级农合联、7个镇街片区农合联以及粮油、茶叶、方竹笋3个产业农合联,吸纳500余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种植大户入会,联合市农担集团、石银村镇银行,为涉农主体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发放惠农贷贷款1470万元、授信 710万元,为全区577户涉农经营主体的2.4亿元贷款提供担保,共计减少贷款担保费用192万元,有效破解涉农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瓶颈”问题。

三、聚焦“科技赋能”,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质效。

从一粒种子到一粒粮食,其间需要“过五关、斩六将”,科技是关键助力,加大粮食产前、产中、产后机械化投入力度,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活力。一是创新经营模式。探索基层社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社会能人经营模式,以资金、技术、服务为纽带开展联合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抱团发展、互利共赢;探索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核心的合作模式,比如,在鸣玉镇试行村集体组织农户种植特种稻每亩地效益提高700元,促进农民、村集体、服务主体三方共赢。二是拓展服务领域依托庄稼医院、农资网点、为农服务中心、农业技术服务团队等,向农户提供种植业全程技术服务、农资保供和农机服务,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推动农业生产向集约化、机械化、智能化转型。依托“金佛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积极挖掘农产品批发、配送、零售渠道,促进“金佛山”系列农产品销量达15000吨以上,实现销售额近3亿元,20245月,金佛山品牌入选全国供销合作社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案例名单。提升服务水平。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拓展至水稻、玉米、高粱、油菜、大豆、果蔬等全领域农业,服务环节延伸到耕、种、防、收等全产业链,相较于供销系统外农业社会化服务收费标准,每亩可为农户节约成本70元。截至目前,开展菜单式环节托管、机耕机收、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等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25.6亩次,服务范围辐射重庆、四川、贵州等地,以优质机械化服务推动农民增收、集体增益与农业增效

版权所有: 重庆市供销合作总社 主办: 重庆市供销合作总社

ICP备案: 渝ICP备17000940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 5000000112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000498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