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完善农业经营体系,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健全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近年来,我县围绕破解“谁来种地、地怎么种”,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聚焦农业生产薄弱环节和服务小农户生产,全力引导“新农人”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有机衔接,开展了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通过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实践探索,大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劳动生产成本,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紧缺、生产力低下难题,作答“现在靠谁来振兴乡村、今后靠谁来下地种田”的“乡村两问”。结合工作实际,简要分析我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一、我县农业社会化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自然及基础条件薄弱,服务规模不大。受武陵山区独特的丘陵山地面貌限制,我县耕地以小梯田、“巴掌田”居多;高标准农田改造后机耕道预留不足、农机上下田通道设计少、可宜机化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数量不多、质量不高、操作不便等现象突出。
全县粮油类农作物种植面积100.87万亩,其中:水稻31.18万亩,玉米23.75万亩,油菜11.83万亩,榨菜28.96万亩。2024年全县开展的水稻、玉米、油菜等粮油作物社会化服务面积为7.5万亩, 仅占可耕种面积的7.5%左右。
(二)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缺乏指挥中枢。全县现有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队伍)40余个。其中:供销社区域性为农服务中心8个,拥有大型联合收割机、拖拉机、无人机等40余台;农民合作社、“新农人”等社会化服务组织(队伍)30余个,有各类大中型收割机、拖拉机、无人机80余台。但大部分服务主体“小弱散”、各自为政、占山为王,服务区域局仅限于周边村社及乡镇,服务半径小、能力弱、环节少,农机闲置率高。县乡村未形成三级联动调度服务体系,部门综合调度能力弱,乡镇政府业务指导乏力,村社干部参与度低,缺乏有机整合、统一指挥调度、跨区域协同的“一盘棋”服务体系。
(三)社会化服务意识不强,社会参与度不高。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特别是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既是当前农村的现实需求,也是开展农业规模经营、建设现代化农业的必然选择。能解决农村劳动力短缺,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节本增效,保障农民增收。以水稻社会化服务为例,用拖拉机与用微耕机耕田相比,拖拉机耕田作业每亩可节省费用100元/亩,耕田效率可提高10倍;无人机飞播、施肥、撒药每亩节省成本60-100元,联合收割机收割稻谷服务价格从原来180元/亩下降到现在每亩100元/亩左右,综合全程托管可省费用320元/亩。
由于历史原因,农户土地分散不集中、东一块西一团,高标准农田整治界限不清、土地撂荒多流转难,部分农户思想不统一、视土地为命根,接受服务意识不强,不愿被服务不想被服务、等一等观望看、宁可苦熬节约开支等问题突出。村集体经济组织整合田地作用发挥有限,土地集中流转难度大,土地统一管理服务形态还未形成,社会参与度不高。
(四)主要服务环节不全,价格不统一。一是服务环节不全。仅集中在水稻的耕、防、收三个环节,农资供应、集中育苗、机插秧、飞播施肥、修枝整形、疏花疏果、收购储存、烘干加工、销售流通等环节服务较少;二是服务种类不多。除粮油作物外,榨菜、烟草、马铃薯、中药材、经果林等作物的专业化服务领域涉足少,松材线虫病防治等能力还不具备;三是半托管、全托管服务拓展效果不佳。大部分农户只注重劳动强度大、劳动成本高的环节服务,如耕田和收割两类,其余选择自行完成;四是全程托管服务示范不足,除包鸾镇、保合镇在开展土地集中流转全程托管服务外,其他乡镇均未有效开展;五是补贴环节和政策有差异。农业农村委可按单个环节补助,供销社必须完成3个环节以上才能补助。标准上,农业农村委实施“种防收”三个环节补助100元/亩,供销社实施“种防收”三个环节补助75元/亩,同样三个环节,补助相差25元/亩。供销社在环节上的要求更高,农业农村委更灵活。
(五)社会化服务队伍人才较少,素质有待加强。一是复合经营型人才少。2023年以来,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取得拖拉机驾驶证的有230余人、收割机驾驶证有200余人,无人机操作证有118人。同时拥有拖拉机和收割机驾驶证“两证”的190余人,同时拥有机动车、拖拉机和收割机驾驶证“三证”的有120人,同时拥有机动车、拖拉机、收割机驾和无人机驾驶证“四证”不到80人,个人拥有证、车、飞机的不到20人;二是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我县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队伍)中,专科以上学历有13人、高中以上学历有40余人,高中以下文化有180余人;三是中高技能人才相对不足。大多数农村实用人才都是自然成长起来的“土专家”“田秀才”,靠的是经验积累,科班人才少;四是大多数年龄偏大,结构不尽合理。50岁以上社会化服务人员超过75%,村“两委”干部、新毕业大学生、退役军人、年轻职业农民等从业人数较少;五是农机智能化水平相对落后,技术装备不强,自动化无人驾驶农机设备较少,服务规模不大。
二、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推动“改地宜机”和“改机宜地”双结合,促进基础条件改善。全程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高标准农田“宜机化”建设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有效解决方案。一方面,要充分结合我县丘陵山区田地特点,充分考虑机耕道、运输线、上下通道、转场半径等因素,改进全县高标准农田改造“宜机化”建设方案,最大条件满足宜机化作业要求,达到农机化全方位服务条件。另一方面,结合山地田地特点,订制和改进一批农机设备。有计划、分区域、差异化引进一系列智能化、现代化、无人化农机设备满足丘陵田地要求,促进全县农机现代化智能化。
(二)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提供高效便捷服务。以全县“新农人”社会化服务队伍为班底,组建县为农服务中心(农合联)、乡镇“新农人”为农服务队和村级服务站“三级”体系,开发“农事服务一件事”智慧农服平台,实现由县级统筹、乡镇落实、村社参与的联动服务机制。县级中心在农机调度、作业统筹、服务价格中发挥关键作用;镇级队伍围绕特色产业提供全方位高质量托管服务;村社负责土地流转、监管、分红等职责。
(三)加大社会化服务政策宣传,提高社会参与度。一是做好政策宣传。通过院坝会、村社干部会等广泛宣传农机服务环节和内容,提高知晓度,把党的好政策宣贯下去;二是公开透明服务价格,替农户算好经济账,让农户自愿接受土地托管服务;三是创新土地流转方式,充分借鉴包鸾镇土地集中流转经验,以集中整治统一流转增加集体和农户收入,保障服务主体权益;四是创新托管方式,动员社会化服务队伍、大户、集体组织开展全托管服务,把农户从落后的生产力中解救出来,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四)推出特色托管服务,提高服务质量。一是推广“保姆式”全托管服务。由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全程各环节服务,产业大户按需选择服务方式(现金、收益、实物)等支付服务费用,解决产业大户规模化种植缺技术、缺市场、缺管理、缺资金等问题;二是推广“菜单式”半托管服务。围绕小农户办不了、办不好或办了不划算等农业生产问题,根据农户生产服务需求,提供可选择的服务菜单;三是推广个性化“交钥匙”服务。农户年初将全部土地交与服务组织管理,产业成熟或达到合同约定分红比例条件结算交付;四是推广“订单式”服务,围绕解决城市工商业主投资农业产业的个性化服务需求,通过服务组织提供专业化、订单化服务,走农业订单经营的现代农业道路;五是统一服务环节和内容。由县农业农村委统一制定服务环节和补助标准,确保补助政策落实落地。
(五)搭好“新农人”舞台,留住实用人才。一是政策筑巢。整合农业、商务、科技、税务、金融等部门政策资源,出台社会化服务“新农人”激励措施,在土地、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二是培训引导。继续加大“新农人”耕种防收等技能培训力度,特别是农机维修人才培育培训,造就一专多能的复合人才;三是改善农村宜居环境,在交通、教育、医疗等领域给予优先保障,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能扎根;四是县级农业龙头企业、组织要专项引进一批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实现由专业人干专业事,充实农业社会化服务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