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上下同行形成合力,科学协同工作体系。以“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协调调度,科室企业领办任务”的工作模式,协调相关涉农镇街,通过系统联席会、镇街协调会、村社对接会等方式,及时、全方位的开展废弃农膜及白色垃圾回收工作。
二是站点建设标准统一,积极打造示范站点。对区内29个废弃农膜及白色垃圾回收站点统一印制门头标牌,相关管理制度、兑换标准统一上墙公示,并配置计量衡器、消防器材、展示货架、废物储存箱体等设备。积极打造多个示范回收站点。
三是宣传教育到位,村社宣传效果明显。组建“沙坪坝区废弃农膜及白色垃圾工作群”,利用各镇街工作群、微信群、院坝会等形式,高密度开展宣传工作20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3600余份,进一步提高各镇街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废弃农膜及白色垃圾回收工作意识。
四是勤检查勤督导,运营规范可溯源。定期赴回收点进行现场废弃农膜及白色垃圾回收站点工作督查,专人专岗开展废弃农膜回收工作,积极联系对接种植大户、加工企业,为废弃农膜回收转运提供基础保障。定期维护平台数据,做到真实可溯源。全年累计回收废弃农膜30.22吨,肥料包装物4.23吨,全面完成年度废弃农膜回收任务。
五是建立可持续回收体系,“两网融合”初见成效。提供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兑换物资,同村委会共同开展“垃圾积分+以物易物”兑换活动,搭建可持续回收体系,有效减持农村面源污染问题。废弃农膜资源化利用得到有效提高,促进了农村再生资源与农村环卫有效衔接,“两网融合”初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