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气寒冷,记者却在踏进金龙镇洞子口村时感受到了火热的建设场景:
20余台挖掘机、耕整机在田间地头忙于小改大、弯改直、短改长的宜机化地块整理整治;
那些整理出来的地块,有的正在栽种果树,有的麦苗已钻出土壤……
通过宜机化整治,未来的金龙镇将有1万亩优质粮油、1万亩有机蔬菜、1万亩优质水果,200亩的农产品加工园区,洞子口村成为了乡村振兴的突破口。
整村推进:宜机化地块整理整治
金龙镇洞子口村幅员面积7.9平方公里,拥有耕地面积5999.6亩,11个村民小组,1500余户4700余人,但在家人口仅2000人。因此,谁来种地是急需破解的难题。
永川区属丘陵地带,让种植大户和少数有兴趣种地的农民来种植大多数村民土地,实施宜机化整理整治,是提高机械化耕种率,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历史选择,也能助力粮食安全。本着“水改水(田)、旱改旱(地),鼓励旱改水,严禁水改旱,增加水稻种植面积保证粮食安全”的原则,规划水田种植“稻-油(菜)”、旱地种植“粮-经”,绝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
但是,实施宜机化整理整治推进并不顺畅。施工现场指挥、洞子口村河堰塘村民小组原组长黎应禄告诉记者,整村推进5000亩宜机化地块整理整治,与村民息息相关。为推进项目实施,该村曾6次召开动员大会,各村民小组多次开会,统一思想,推进宜机化。
经过宜机化地块整理后,愿意自己耕种的,土地将交还原主人,种植品种统一规划、统一标准;不愿意耕种的,回收集体,交给洞子口村综合服务社统一管理。这样一来,土地流转也有保障。
彭家寨村民小组正在移栽菜秧的村民张贵清告诉记者,这是配合宜机化整治临时移栽的菜秧,改造完毕后还会就近规划一些菜地给村民。“整村宜机化整治后,交通更方便,种植的农产品方便运输。统一规划种植,有业主来承包,村民不担心土地撂荒了。以前栽种速生杨没有经济效益,现在改造成经果林真是太好了!”张贵清还提前采收了地里的大头菜。
探索实施:“七化”农业迎新春
土地谁来种?村民吗?不现实,机械化才是出路。土地种什么?怎么种?产品如何销售?粮食安全怎么保障?金龙镇供销社在宜机化整治前已全面思考。
金龙镇充分运用“三权分置”的成果,即土地“确权确股不确地”,改造后土地增值部分,按村、组、个人以3:2:5共享改革红利,这也是承包权、经营权、所有权改革成果推进的举措。本次土地整理整治,除村民宅基地、坟地外,均参与改造,整理后就近集中划分,并不剥夺农民种地权利,而是让种地权利更好地划分。整理后的地块,一是鼓励有劳动能力的村民自主种植、经营,同时统一规划(品种)、统一指导(技术);二是向有头脑、有能力的农户流转种植,推进机械化耕种收;三是向种植大户或引进的业主流转,由专业合作社来区块化经营,在金龙镇共同打造万亩优质粮油、万亩优质杂柑、万亩优质蔬菜。
金龙镇采取“七化”的总体要求,共同推进“三万亩”工程。宜机化,让大中型机械能够进入;水利化,地块整理配合节水灌溉;生态化,提高土地科学耕种率;田园化,结合清洁家园、乡村振兴等让田园成为一首“诗”、一首“歌”;规模化,解决谁来种、怎么种的问题;标准化,让土壤持续耕种、农产品价格提升;智能化,这是未来农业的灵魂,通过物联网、遥感卫星来检测降雨量、土壤肥力等,以便适时应对。特别是智能化,为农产品的市场可追溯性打下基础,未来的洞子口村可望实现每块地有坐标,由导航带领拖拉机运行、飞机防治病虫害等。
加工销售:品质农业质优价美
2020年该村5000亩宜机化整理整治项目,现已完成3000亩,政府投入约700万元,另外业主投入约300万元。接下来实施“七化”农业。
但是,众所周知,农业一个是靠天吃饭,另一个是产能过盛而滞销伤农。为此金龙镇为该村的品质农业增加了一道“保险”:就地规划200亩加工园区,有万吨级冻库(杂柑等)、万吨级泡菜加工、千吨级烤酒储备库、千吨级的榨油厂等。
该镇还鼓励洞子口村村民集中建房居住,对到规划区建房的,每平方米奖励30元。该村规划兴建民俗和康养基地,结合规划种植“3万亩”优质粮油、蔬菜、水果,整治河道建设美丽家园,探索乡村休闲旅游,承接重庆游客。
该村部分坡地已撂荒10余年,有的荒坡更是一直无人打理,相当于已休耕10余年。这样的地块整理出来,按照标准化实施种植和管理,种植出来的无论粮食、蔬菜还是水果,品质一定优于那些用了太多化肥和农药的土地。金龙镇供销社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大刀阔斧,整村推进宜机化。因担心整理后的土地开春后大量生长杂草,该村与业主商量,边改边栽,目前已撒麦种10吨,届时可以机器收割;果园已种植了3.6万株果苗,利用了该镇境内的正大养猪场粪水,用管道施肥。在果树未成林时,采取林下种植豆类、粮油作物等增加经济收益。果树成林后,林下养殖业也可以增加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