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层社合作社风采

万州区:真抓实干 创新有为 让高标准农田改造呈亮点显特色见实效

日期: 2023-09-13
字体:

一、项目背景

实施千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项目,是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立足重庆耕地资源实际情况,保障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稳定的重要举措。

重庆市万州区供销合作社作为党领导下的为农服务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认真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秉承供销社为农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光荣传统,结合供销社综合改革、融入乡村振兴和回归主责主业工作要求,积极参与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工作,其所属的宜稼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在2022年完成万州区首批白土镇一万亩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以及参与后期10年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二、实施过程

(一)基本情况

白土镇地处偏远,属于丘陵高山地带,地势高差较大,土多田少,田块小,不规整,是万州区农业基础比较薄弱、产业发展相对落后的乡镇,2022年万州区政府将白土镇万亩土地纳入了首批高标准农田整治范围,要求在当年稻谷收割后到第二年插秧前完成建设工程。时间紧、任务重、施工难度大、没有可借鉴的经验,还需垫付资金……

面对这种情况,万州区供销合作社党委决定为政府分忧,以服务“三农”和乡村振兴为己任,所属的宜稼欣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迎难而上,积极参与投标并中标,主动承担起了这一艰巨繁重而又光荣的任务。

(二)建设成果

在万州区供销社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宜稼欣公司董事长带领公司一班人不辞辛苦,不畏艰难,迎难而上,在2023年4月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了独具山区特色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

1、高标准农田改造,扩大耕地面积。改造建设充分利用边坡空地,增大了有效栽种面积,原来贫瘠的9200多亩耕地变成了宜机宜耕、高产稳产、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10200余亩。

2、高标准农田改造,实现增产增收。高标准建成大幅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实现了增产增收和致富。如2021年恒合乡高标准农田改造营运试点,在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前农民水稻种植成本每亩约为1200元,改造后种植成本为每亩1000元,水稻平均亩产从400公斤提高到500公斤以上,如果采用水稻、油菜轮种每亩纯收益可以从150元提高到400~600元。符合稻田综合种养高标准的农田采用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在保证水稻单产450公斤的基础上,可每亩收获生态稻花鱼50公斤以上,每亩纯收益可达1000元以上,既能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的务工问题,还能带动当地农民的致富。

不仅如此,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农民流转费收入从150元/亩左右提高到650元/亩左右;当地务工收入在80元/天以上,如果加入合作社还有分红收入,让更多的农民群众看到了农业发展的前景,为乡村振兴凝聚人心、集结人气。

3、高标准农田改造,形成特色产业。高标准农田排灌配套设施齐全,田埂更加宽阔坚固,具备机械化耕种的基础条件。具备稻田综合种养的田块挖掘鱼沟鱼凼和配备防逃设施,为农村耕地的高产稳产和提质增效创建了硬件设施,发挥出综合效应,为实现强村富民打下坚实的基础。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助推其他产业的发展,白土镇目前成为万州的特色产业和生态农业大镇,盛产的“稻、烟、薯、菜”四大农产品供不应求。

4、高标准农田改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造后的高标准农田,让小田变成大田,层层梯田规模连片,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美观规整,道路通畅,山水林田相得益彰,显现出一派美丽乡村风貌,进一步推进万州生态文明建设。

三、存在问题

高标准农田改造取得较好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设计方案与实际不符

万州区属典型的丘陵地区,而重庆市农业集团提供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设计方案,与现场的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在建设中双方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更改调整,影响工作效率。

(二)建设工程过于分散

白土镇一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分散在4个行政村、10多个作业点。按现行建设方案改造后的高标准农田,在相对集中连片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的田间路、灌溉渠等配套工程相对完善,而非集中连片区的高标准农田受地形环境条件限制,配套工程相对不够完善,难以发挥出相应优势。

(三)整治推进阻力较大

高标准农田建设涉及耕地的权属调整,农民对土地权属问题极为敏感,特别是牵涉到坟地、林地、自留地及周边道路等,实施中频繁出现村民阻止施工的现象,导致整治过程中花费大量时间、精力、物力来处理问题。还有个别农民不愿让自己的农田进行高标准农田整治,导致土地连片集中规整的计划难以落地,不得不停工或进行调整,既影响工程进度,也提高工程成本。

(四)排灌设计不合理

现行排灌渠道、涵洞过小,不能承载山区洪涝排灌的实际需要,造成冲毁沟渠和稻田。现行的稻田放水缺口使用的薄膜做防护,只能解决临时问题。

(五)整治范围欠科学

一些坡度较大、面积又小的土地纳入整治范围,投入大、得不偿失,还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六)经验和人才短缺

我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刚起步,施工单位的相关建设经验和工程技术人才不足。万州区供销社作为组织实施单位,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存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经验和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特别是后期生产经营管理,更是面临风险挑战和不确定性。

(七)资金难以及时到位

高标准农田整治项目,涉及中央财政和市级财政资金,报账手续严格且复杂,工程款需要企业垫资,由于资金难以及时到位,导致企业资金压力极大,一定程度上影响项目的实施和推进。

四、解决路径

针对以上问题,高标准农田改造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解决问题的路径。

(一)加强党的领导,提高政治站位

进一步加强党对高标准农田改造的领导,把这项工作提高到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加大宣传引导,细化措施,在全社会范围营造起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的氛围。

(二)增强质量意识,提升建设水平

坚持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同步进行,同时,认真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的有益经验和做法,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生态涵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乡村旅游有机融合起来,形成功能更加复合、综合效益更加显著的新型集约高效发展模式。

(三)科学精准施策,严格管理机制

建议将宽3米以内的机耕道纳入耕地面积计算,同时根据丘陵山区梅雨时间长、道路泥泞的特殊情况,机耕道需统一硬化,有利于机耕道的使用和维护。

要使高标准农田长期发挥效益,要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原则,以文件形式明确高标准农田后期管护主体。

(四)谋划农企经营,强化市场管理

高标准农田建成后,为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使其发挥应有效果,产生预期综合效益,必须加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电商平台、农服企业等的联合与合作,在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产品销售等方面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要充分结合生产经营和市场需求,加强与拥有大型机械作业、喷滴灌集约化种植、无人机喷洒农药技术企业的紧密合作,使农业生产向机械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搞好社会化配套服务工作。

营销是衡量是否成功经营管理高标准农田的关键。从现在开始,就要按照就地就近原则,积极思考利用项目区附近闲置资产,规划建设仓储、烘干、物流等设施,解决好田间地头“最初一公里”问题,实现“供销生产基地+供销配送中心+线上电商平台+线下超市”的生产销售链,为线上线下市场营销创造良好条件,确保产品变商品、产量变销量。

(五)重视人才培养,做好后期营运

提升管理水平,加强队伍建设,注重人才培养。可适当招聘农业专业人才,充实农业技术后备力量;另外也可以适当考虑返聘乡镇农技岗位退休技术骨干,以缓解专业人才不足之需;同时,注重职业新农民培训,培养出更多高标准营运主体,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使新农人后继有人。

高标准农田越建越多,必须创造优惠条件,出台优惠政策引入经营实体,地尽其利发挥优势,决不能出现撂荒,使其后期营运步入正轨,进入良性循环。比如高标准农田改造新增的耕地面积折算收益可部分补贴后期营运费用。现目前高标准农田的流转费380元/亩,分红管理费120元/亩,债券利息收益返还180元/亩,合计达680元/亩,相对其他地区较高,加之高标准农田建成初期无法全部进行机械化耕种,无形之中增加了营运成本,不利于招商引资,适当优惠,有利于后期营运开展。

(六)按时拨付资金,确保工程进度

高标准农田改造新增面积通过规资局测量测算,按地域市场价溢价部分补偿给农业集团,可用于高标准农田的后期维护和营运补助等。

随着高标准农田改造规模的扩大,所需建设资金越来越多,希望今后按施工进度拨付项目资金,否则将严重影响到企业的资金周转、工程进度及参与建设的积极性。

总之,万州区供销合作社组织实施的白土镇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项目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也存在着具体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有信心、有决心采取措施破解难题,确保项目的圆满完成,让高标准农田改造呈亮点、显特色、见实效。


版权所有: 重庆市供销合作总社 主办: 重庆市供销合作总社

ICP备案: 渝ICP备17000940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 5000000112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000498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