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阳高照,到处呈现一派春的气息。机声隆隆,打破了这片沉寂的土地。三台“铁牛”在地里来回奔波,“铁牛”过处,紧实的泥土顷刻松软,散发出涩涩的甜甜的泥土的芬芳。
“幸亏供销社的‘铁牛’来了,给我解决了一个大难题。”潼南区玉溪镇村民唐祖旭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我承包了300亩地,准备来栽桑树,春节过后就找人来松土,但受这个背时砍脑壳疫情的影响,左找右找,硬是找不到人,土地不等人哪,我可要急坏了。还好,供销社及时安排‘铁牛’来了,给我把地翻了,就可以栽上桑树了。”唐祖旭高兴地扬起了拳头,“这些桑树投产后,每亩一年可以收个5000块钱。”
这是潼南区太安镇河边供销社开展社会化服务的一个场景。为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春耕产生的不利影响,保障农事生产有序进行,潼南区供销社积极组织全区供销系统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与区农业部门协商进行购买服务,与全区各镇街畅通社会化服务信息渠道,根据各地需求进行统筹调剂和安排,不误季节和农事,统筹推进各地春耕生产。
“我们积极听从区供销社的安排,在全区开展机耕服务。”太安镇河边供销社负责人曹铎彬介绍:“我们有3台农耕机,组织了机耕队伍,区供销社把我们的服务信息函告了各个镇街,各镇街根据需求可以直接跟我们联系,如果各地都同时有需求矛盾,区供销社还要对我们进行统筹调剂,以保证大家都不耽搁时机。”
据了解,连日来,该社在太安镇给科光种苗农业公司机耕40亩,进行蔬菜种苗培育;在柏梓镇给美亿农业公司机耕350亩,进行柠檬栽植;在双江镇给容侥农业公司机耕350亩,进行柠檬栽植。
“在疫情期间,我们机耕面积已经达到了3000亩,有60多户农业企业和农民,是去年同期的两倍。“曹铎彬兴奋地说:“还有,在区供销社的协调下,区上农业部门还要对我们社会化服务进行补贴哩,我们的收入比往年更有保障呢。”